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
儒学动态
专家观点
项目成果
研讨动态
分中心建设 分中心建设
分中心活动
传播普及 传播普及
交流互鉴 交流互鉴
尼山永利集团(中华大区官网认证)·304am官网·文明论坛
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
廉洁文化建设
永利集团(中华大区官网认证)·304am官网·文明建设
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
《孔子研究》
《中国儒学年鉴》
儒学名家 儒学名家

【庆余年2】浙江宣传丨为何有井水处皆歌柳词

来源:永利集团(中华大区官网认证)·304am官网  更新时间:2024-11-10 07:40:40

 

  古往今来,浙江描写杭州的宣传诗词有无数名篇佳句,而最为传神大气的丨为歌柳,莫过于宋词《望海潮·东南形胜》。井水

  起句“东南形胜,处皆词三吴都会,浙江庆余年2钱塘自古繁华。宣传烟柳画桥,丨为歌柳风帘翠幕,井水参差十万人家”便是处皆词气势不凡,词中间的浙江“三秋桂子,十里荷花”,宣传更是丨为歌柳描摹杭州的点睛之笔。

  而这首大气磅礴作品的井水作者,却是处皆词婉约词的代表人物——柳永。这确实有点反差,在一般认知里,柳永是流连市巷的词人,擅长写柔情小调。

  人们对柳永词的评价有很多,流传最广、最为贴切的莫过于“凡有井水饮处,即能歌柳词”。一个长期沦落底层、四处漂泊的百度网盘士人,为何能在群星璀璨、词人辈出的宋代词坛上开风气之先,让五湖四海都传唱他的词呢?

图片

  宋城旅游景区内柳永塑像 图源:“走近西湖”微信公众号

  一

  柳永的一生,其实并不得志,他不断向科场奋进,却接连受挫。满身才华的他,为何屡试不中呢?

  从外部环境看,当时科举考试已悄悄改了赛道——宋初,科举考试中诗赋占据主导,但后来策论的比重越来越大。这让柳永难以适应。而且宋真宗时还明令禁止:“读非圣之书及属辞浮靡者,皆严谴之”。这一规定更是断了柳永的去路。

  当然,柳永考不上,跟他沉醉歌台舞榭、举止过于狂放的关联更为紧密。这行为完全不符合科举士子的人设。由此一来,柳永经常落第。

  直到50岁,柳永才迎来转机。爱奇艺当时,朝廷为了笼络士子,决定扩大进士及诸科的名额,又特开恩科——给科考多年仍落第的考生一条“绿色通道”。柳永正好符合“进士五举,年五十”的优待条件,终于科考上岸。从18岁离开家乡,柳永在科场摸爬滚打了几十年,最后沾了“扩招”的福气,才圆了自己的梦。

  不过他的仕途也并不顺畅,只当过睦州团练推官、昌国县盐场盐监、余杭令等小官,最后以从六品的屯田员外郎致仕。

  在宋词诸多名家中,除了白衣秀士姜夔外,柳永应是官阶最低的。

  二

  在宋代词人中,柳永是一个另类,不像晏殊、欧阳修、苏东坡、王安石等,兼着官员、学者、诗人的多重身份,有着丰富多元的人生追求和志向。

  柳永虽然也做过官,但大半生只是一个穷困潦倒的文人,一个靠填词为生的专业词人。填词给柳永带来了巨大的声誉,却也成了甜蜜的负担,让他人生不时受挫。

  跌宕起伏的人生,让柳永触摸到了更广阔的天地、更真实的生活,有了更强的生命体验,所以他的词作才变得更为丰富细腻;不得志的人生让他只能专心写词,相比其他身兼多职的词人,他能更加深入地沉浸到作词的天地里,也使他可以一次又一次地突破自己。柳永的词有何特点?对柳永词的看法历来评说不一。有人说俗,认为上不了台面;也有人说雅,觉得值得反复吟诵。其实,说其为“雅俗共赏”较为全面。

  先说俗的一面。柳词的俗先是体现在内容上。柳永对底层百姓的生活有切身感受,他会关注凡夫俗女的悲欢离合,会书写下层士人的羁旅哀愁。在柳永的词作里,几乎看不到忧国忧民的深沉,更看不到治国平天下的宏大气魄,更多的是接地气的人生。

  柳词的俗也体现在语言上。他大胆地让大量的口语入词,所谓“遂尽收俚俗语言,编入词中,以便伎人传习。一时动听,散播四方。”柳词里,会出现一大堆人称代词“我”“你”“伊”“自家”,动词“抵死”“赢得”“消得”等,与原来的典雅风格完全不同。

  最后柳词的读者也以普通人居多。他的词就是给市井百姓看的,写他们喜闻乐见的生活。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他的一些作品过于迎合市民需求,容易从通俗滑向流俗、艳俗。这让柳永遭受了很大的批评,同为词人的晏殊对他冷眼旁观,认为自己不可能会写“针线闲拈伴伊坐”这样的曲子;而苏轼也会批评弟子秦观的作品,认为里头沾了柳七的风格。

  但柳永的词绝不只有艳俗的一面,除擅长描写小情小调外,他也善于写大气魄大场景的词作。

图片

 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节目《灯火耀古今》中,藏着柳永《望海潮·东南形胜》的诗词 图源:“央视新闻”微信公众号

  如除写杭州的《望海潮·东南形胜》之外,他写苏州的《瑞鹧鸪·吴会风流》,也是气象万千、气势非凡——“万井千闾富庶,雄压十三州。触处青蛾画舸,红粉朱楼”。而他写羁旅离愁的《八声甘州·对潇潇暮雨洒江天》,其中的“渐霜风凄紧,关河冷落,残照当楼”,被苏东坡都认为是“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”。

  而即便写痴男怨女的故事,他的代表作《雨霖铃·寒蝉凄切》,也是清新脱俗、感人至深。像“今宵酒醒何处?杨柳岸,晓风残月”一句,虚景实写、千古传诵,做到了雅俗同赏。

  对于柳词,世俗者迷其人间烟火,高雅者品其文人雅兴,柔情者念其儿女情长,豪情者赞其天高云阔。风格如此,才能做到“有井水处皆歌柳词”。

图片

  舟山柳永文化广场 图源:“浙江文旅资讯”微信公众号

  三

  柳永词为何能成为宋词创作的一座高峰?从艺术创作上来看,可以概括成这六个字:求新、贴时、真情。

  先说“求新”。柳永是宋词最早的革新者。李清照曾说:“逮至本朝,礼乐文武大备。又涵养百余年,始有柳屯田永者,变旧声作新声,出《乐章集》,大得声称于世。”

  柳永对词的革新,主要体现在形式和内容上。比如,词调上,他就勇于创新。他的存词总数是213首,但词调用了127个。而欧阳修的存词是232首,词调只用了69个。在宋代所用880多个词调中,有100多个调是首见于柳永词的。他发扬光大了慢词,改变了小令一统天下的局面。与小令相比,慢词字数多、体式大、容量足,可兼用叙述、描写、抒情,为词日后与诗歌并驾齐驱打下了基础。

  再说“贴时”。词本身起源于民间,生活气息浓厚。但晚唐五代宋初以来,在李煜、冯延巳、晏殊等名家手里,所写的主要还是宫廷贵族、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趣,少有市井生活的烟火气息。而柳永生活的时代,经济趋于繁荣,市民阶层已蓬勃兴起,在精神层面需要更多反映他们需求的艺术作品。柳词就这样应运而生了。

  最后论“情真”。一些词人碍于自己的身份,在写词的时候容易端着。如晏殊、欧阳修等不是一方大员,就是一代文宗,写词时总会有名人包袱,情感上也不会过于外露。而柳永没了功名的负担后,写起词来没有任何束缚。像“为伊消得人憔悴,衣带渐宽终不悔”“系我一生心,负你千行泪”,都是直抒胸臆,不遮遮掩掩,读起来酣畅淋漓,能打动人。

  柳永离世已近千年,但柳词今日读来依然朗朗上口。做到“求新、贴时、情真”这三点,任何一部文艺作品都有可能璀璨多彩、经久不衰。因为求新才能开创新天地,贴时才能和时代同频,情真才会直指人心。这也是柳词在自身艺术魅力之外,给今日文艺创作的启示和价值所在。